根據世界直銷聯盟的統計,2012年全球直銷產品佔比,依序為美容保養品35%、營養保健品25%、日用品14%、服裝與飾品9%、其他(含圖書文娛能源家飾等)17%。
在這一項分析中,美容保養品遠遠比營養保健品高出10個百分點的佔比。就全球全年直銷總產值1,668億美元觀之,美容保養品年產值為583.8億美元,比營養保健品的417億美元多出166.8億美元,相當於多出了5,004億台幣。
這個趨勢,對於過於專注營養保健品的亞太地區本土直銷公司朝向跨國經營將會是越來越困難的挑戰。
一向以來,很多人都在納悶,為什麼台灣本土直銷公司除了東南亞之外,一直很難跨向其他市場?而這個現象,似乎也發生在中國本土直銷公司身上。
對於這樣的疑問,有人認為國際人才不足,包括專業經理人及直銷商雙雙缺乏國際觀與國際移動力是主要的原因。但是,從上面的全球直銷產品趨勢的演變來看,台灣、中國本土直銷公司不容易向以華人族群以外的市場擴散,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其實在於產品的限制。
不論台灣、中國,傑出,或者曾經傑出的本土直銷公司總是很專注的在產品的營養保健功能上面深化理論,很多時候還會綑綁一些中醫藥觀念。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項強大的武器;但實際上,這些理論與綑綁在拓展全球市場的過程中其實是一堵排外的高牆。類如虛、寒、燥、熱、君、臣、佐、使的概念,對於非華人族群,排擠效應遠遠大於吸引效應。
解決這種產品特化理論無法順利進入不同文化的難題,美容保養品其實是最佳的答案。美容保養品並不需要太多的理論基礎,有沒有效果、用了有沒有變美,產品本身就是消費忠誠度與拓展市場分享力的根源。但是,多數營養保健品起家的直銷公司並未在取得階段優勢的時候,認真思考拓展美容保養產品更容易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價值。其結果就是藉著越來越沒有優勢的營養保健品困守著
開發專業而有競爭力的美容保養品或許並不容易,因此,安麗、福維克、特百惠這類老牌直銷公司選擇以購買既有美容保養品牌來擴大產品線,安麗購買ARTISTRY、福維克購買JAFRA、特百惠購買Avroy Shlain、BeautiControl,都替這些老牌公司創造了嶄新的市場活力及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豐收。
想要把市場做得更寬,想要使企業走得更遠,直銷企業就不能不認真思考美容保養品的價值,不論是自行開發或尋求合作,直銷企業更不應把美容保養品視為可能造成負擔的闌尾。